星源之声为“您"特别播报
—《三国演义》
《三国演义》简介
INTRODUCE
图片
《三国演义》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,是中国***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,全名为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(又称《三国志演义》),作者是元末明初的***小说家罗贯中。《三国演义》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,以描写战争为主,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、蜀、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。***终司马炎一统三国,建立晋朝的故事。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,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,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。
图片
人物介绍
图片
曹操(155年-220年3月15日),字孟德,一名吉利,小字阿瞒,沛国谯县(今安徽亳州)人。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,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。
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,对内消灭二袁、吕布、刘表、韩遂等割据势力,对外降服南匈奴、乌桓、鲜卑等,统一了中国北方,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,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。曹操在世时,担任东汉丞相,后为魏王,去世后谥号为武王。
曹操精兵法,善诗歌,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,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,气魄雄伟,慷慨悲凉;散文亦清峻整洁,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,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史称建安风骨。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,尤工章草,唐朝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评其为“妙品”。
汉献帝刘协(181年4月2日-234年4月21日),字伯和,河南洛阳人。东汉末代皇帝(189年—220年在位),汉灵帝刘宏嫡次子,汉少帝刘辩异母弟,母为灵怀皇后王荣。早年得到董太后抚养,举止端庄,时称“董侯”。汉少帝即位,册封渤海王。经历宦官之乱,改封陈留王。中平六年(189年9月28日),在司空董卓拥立下,即位为帝。董卓伏诛后,受到董卓部将李傕和郭汜挟持,在杨奉和董承护送下,返回洛阳。建安元年(196年),依附于兖州牧曹操,迁都许昌。不甘沦为傀儡皇帝,策动董承和伏完起事,结果没有成功。建安二十五年十月乙卯(220年11月25日),在魏王曹丕逼迫下,退位禅让,降封山阳郡公,保留天子礼仪,将两个女儿嫁于曹丕。青龙二年(234年),去世,时年五十四岁,安葬于禅陵,谥号为献,史称汉献帝。
图片
许田打围猎人心下
图片
58许田打围猎人心下
刘备放弃左侧林中的大猎物,瞄准从右侧荆棘丛当中奔逃而出的小东西。突然,弓箭激射而出。
“皇叔射中野兔一只。”
众官齐声道贺:“刘皇叔,好箭法啊!恭喜,恭喜!”
汉献帝鼓掌赞道:“好好好!朕闻百兽之中,野兔***为机警,行动***为迅捷,皇叔竟能一击而中,真是了不起!了不起啊!”
汉献帝语气中透露出急切的亲近之意,脸上甚至带着一点卑微讨好的表情。
刘备看在眼里,心中却是一痛。
他了解汉献帝的处境,汉献帝虽贵为皇帝,却只能被当做棋子,玩弄于权臣的股掌之间。以前是董卓,后来是李傕、郭汜,现在是曹操。
“他寄望于我,我也想要帮他。可我,我如何才能帮到他呢?我虽为左将军,但手里并没有兵权。我虽为宜城亭侯,但我没有一块立足之地啊……”
在这个围场牢笼之中,刘备更是什么都做不了。他只能温和地对着汉献帝笑了一笑,给予他无声的安慰。
曹操冷哼了一声,“哼,逐鹿来。”
士兵敲打树干,发出噪声。有人吹响鹿笛,模仿雌鹿鸣叫。
一只硕大的公鹿惊慌失措,被赶了出来。
“请陛下射鹿。”
听了曹操的话,汉献帝惴惴不安地看了刘备一眼。
“陛下,但试无妨。”
“哎......”
汉献帝举起宝雕弓,搭上金鈚箭,瞄准鹿身——
***箭,未中。
第二箭,未中。
第三箭,依然未中。
“哼。”
“请……丞相射之。”
“如此,便借陛下宝弓金箭一用。”
“这……”
曹操驱马靠近,那只猎鹰发出一声长啸。
汉献帝带马连退两步,他身子后仰,胳膊向前,忙不迭地将皇帝才配用的弓箭塞到曹操手中。
曹操手持弓箭,扣满一射,正中鹿背。
一名士兵飞奔上前,拔下金鈚箭,然后骑马从前奔到后,展示给百官看,“射中啦!射中大鹿一头!射中啦!射中大鹿一头……”
他只说“射中大鹿”,却没说是谁射中的。
队伍后面的人,没有看到前面发生的事,只看到士兵手中举着天子专属的金鈚箭,都道是汉献帝射中了,于是纷纷下马跪地,齐声高呼:“陛下万岁!陛下万岁!”
“哈哈哈……”
曹操高举宝雕弓,面向百官,迎着跪拜,微微颔首。
那只猎鹰随即振翅上天,一声长啸。
曹操之得意,俨然自己成了皇帝。而真正的天子汉献帝,却缩在阴影之中,肚子像挨了一记重拳,他身形摇晃,嘴巴微张,表情凝固。
一股热血直冲刘备的喉头,“咳咳......”
他赶紧咬紧牙关,强行忍住。
听说,猎鹰飞在高空,也能透过云层,看到地上的猎物。刘备不知,此刻那只在众人头顶盘旋的鹰,看到了什么。它能看透人心吗?
刘备看向距他十步之远的大臣们,这些人是离权力核心***近的人,他们看到了真相。但其中三四十人,迎合曹操,振臂高呼。这些人,要么是曹操的亲信,要么干脆就是曹操的走狗。
剩下的人中,有七八个,表情或震惊,或不安,他们低垂下头,选择了沉默。
再剩下的人中,有五六个,双目喷火,表情愤怒。刘备默默地把这几张脸牢牢记心中。
***后,他看向二弟关羽、三弟张飞。他们也都看着他,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枪已然提至身前。
刘备只看了他们一眼,便移开了视线。就这一眼,他的命令已然下达——住手!切勿轻举妄动。
那只猎鹰突然俯冲下来,在距离刘备头顶一米高的地方,身子直立,翅膀朝后打开,鹰腿前伸,弯曲的鹰爪眼看就要摘掉刘备的脑袋。
众人发出一阵惊呼,再看,那只猎鹰却乘风贴着刘备的身子“唰”地滑过,在曹操戴着皮具的左腕上落了下来。
“哈哈哈……皇叔受惊了,操代鹰儿向皇叔致歉。”
刘备紧闭嘴唇,只是面不改色地拱了拱手。
那只鹰,歪着脑袋,盯着刘备,那眼神当中似乎只有看着猎物的警觉,没有丝毫歉意。
围猎结束,回到城中,天已然全黑。
刘备骑行在前,关羽、张飞跟在背后问了些什么,他统统不答,只是催马快走。
回府,下马,进了后堂,刘备身子一弯,“咳咳咳……”
一口鲜血,喷在地上,猩红刺目。
“大哥!”
“大哥!”
刘备摆了摆手。这口血,堵了他半日,总算吐出来了。他深吸了几口气,脸上慢慢恢复了血色。
“唉,大哥,何苦如此?若在围场之上,让我杀了那曹操,大哥也不至于怒气填胸,伤身伤心啊!”
“就是!大哥为何不让我们杀曹操啊?还有他那只鹰,那个破鹰,真是该死!我现在就把那鹰儿擒来,拔了毛,给大哥下酒。”
“欸,三弟休要胡闹。今日,曹孟德杀不得……”
“如何杀不得?”
“唉,那曹孟德一定早有防备。恐怕你们还没靠近,就会被他的亲随拿下。就算你们冲过去,混战之中,又有谁能保证陛下不会被误伤?陛下一旦出了闪失,恐怕这行刺之恶罪,就要扣到你我兄弟三人的头上。”
“这……”
“曹孟德今日如此胆大妄为,既是为了立威,更是要看我等如何反应。若凭一时意气强出头,送掉性命,虽然也算为国捐躯,死得其所。但我们若死了,试问天下,还有谁能为陛下分忧?还有谁,能真正关心大汉的天下?”
张飞张了张嘴,没说出话来。
“想当年,那曹孟德在董卓身侧蛰伏了多少日子,***终才选定一个机会,以进献宝刀之名行刺。难道,你我兄弟三人还隐忍不过那曹操吗?”
关羽沉吟片刻,方道:“大哥隐忍,意在蛰伏,先保存实力,再找机会除掉那曹孟德。可我看得出来啊,曹孟德视大哥为猛虎。大哥的隐忍,真能瞒过曹操吗?”
刘备还未回答,一名小校匆匆来报,“报!门外有一人,说有要事求见刘皇叔。”
“何人?”
“不知。他不肯告知姓名。”
“哦?快请。”
来人穿一身黑衣,裹着黑色头巾。他用巾帕擦去脸上的伪装,露出了真容,竟是国舅爷董承。
“董大人,您这是……”
“请刘皇叔见谅。您与曹贼住所毗邻,我要避他耳目,只能如此打扮,深夜叨扰啦。”
董承说“曹贼”,刘备没敢接话。
董承又道:“敢问刘皇叔,今日围场之上,我见关将军本欲诛杀曹贼,您却为何阻拦于他呀?”
刘备心中一惊,他原本以为,注视着他一举一动的,唯有曹操耳。原来,董承也将一切看在眼中。
一连串的想法,在刘备心里冒了出来:“这董承可信吗?他会不会是曹操派来,试探于我的?不,不可能……他是国舅,他的女儿是宫中的董妃。若说京城之中,谁***不可能背叛陛下,投靠曹操,那便是他了……”
刘备又想起今日围场之中,那几张让他记忆深刻的脸。其中一个双目血红,恨不得将曹操生吞活剥的,便是这位董国舅。
刘备放下心来,坦然相告,“曹孟德欺君罔上,备也想除之。但今日并非良机,备只怕刺杀不成,反而打草惊蛇。唉,此事尚需从长计议,只恨备势单力薄,不能联合天下英雄共讨之……”
董承闻之大喜,先是深深一躬,然后自袖中取出一物,双手呈上。
“这是……”
“陛下密诏。”
“扑通”一声,刘备双膝跪地,双手高举过顶,接过诏书。
这是一封血书,字迹猩红,乃是汉献帝咬破食指,以血书写。再看内容,更是触目惊心。
“操贼弄权,欺压君父,恐天下将危。卿乃国之大臣,当集合忠义之士,诛杀奸党,复安社稷!朕破指血书,勿负朕意!”
刘备泪流满面,“敢问国舅,从何处得此诏书啊?”
“数日前,陛下诏我进宫,赐锦袍一件。我归家之后细查,于衣带之中,发现了这封密诏。”
刘备点点头,再看,衣带诏上还工工整整写着六个人的姓名,正是:车骑将军董承;工部侍郎王子服;长水校尉种辑;议郎吴硕;昭信将军吴子兰;西凉太守马腾。
这六人,便是白日围场之上,怒视曹操之六人;是已在衣带诏上签名,暗自联合,伺机共讨曹操的六人。
刘备握笔,在董承之后,写上:左将军刘备。
图片
END
本文是【 】原创,转载时请务必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处